|
|
|
| |
|
《细讲弟子规》第30集力行分享 |
|
李笑学长 |
|
|
尊敬的老师,学长,
弟子本周还是在继续力行“入则孝”的开篇经句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4月14日 今天一早就去公司了,下班才回来。早上给妈妈做好了饭菜。回来后妈妈告诉我,这次的山药煮得很烂。看来妈妈很满意,我也高兴。晚上先生回来,买了一大堆进口食品,兴冲冲拿给我和女儿。我看了基本都是妈妈不吃的,妈妈吃的有很多禁忌,但是感觉我们热热闹闹,妈妈啥也没有怎么行呢?我就当着先生和妈妈说,先生给她买巧克力了,但是里面是有全脂奶成分的,妈妈看看能不能吃。后来妈妈也挺高兴就收了一大盒巧克力拿到自己屋里去了。 现在的家庭都是孩子第一。我一定要关好自己的心念不能犯这个错。“郭巨埋儿”的故事,很多现代人人觉得这样的父母不可理解,这个做法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效法,但是从中我们真的看到古人的存心,孝养父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事情都是从属于这个目的,如果和孝养父母有冲突的时候,何去何从,他们是不做第二选择的。
4月16日 今天晚上,妈妈让我去关窗户,我正在做别的事,虽然嘴上说:知道了,也马上去做了,但被妈妈叫的那一个当下,心里还是有点不耐烦的。应该“甘之如饴”地去做才是啊。明天和今后切切要注意,不可再犯!!! 刚才收到老师对上周力行的点评,摘录一段 ×××× 改过从拿最严重的烦恼习气开刀,进步是最大的,我们修学为何没长进呢?就是遇到了障碍,若是难“勿畏难”就能“德日进”,跨过这个障碍,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若是我们徘徊不前,或是找不到跨越的方法,那么将会在原地,或者退步。恭敬心这一关一定要迈过去,没有真诚的恭敬心,孝就做不到圆满,若对自己的父母还不够恭敬,那么对老师会是真的恭敬吗?对古圣先贤会是发自内心的恭敬吗?那只是盲信老师而已,所谓“心真一切皆真。” ×××× 弟子要坚持下去,天天反省改过。
4月17日 今天傍晚烦恼习气起现行,无事烦恼,想想没什么事,就是觉得不高兴,对人的态度就不和蔼。虽然妈妈叫我我就去做,但心里就是乌云笼罩一样。赶快去听圣贤经典,把负能量转变为正能量。
4月19日 今天早上又犯错了,先是先生问我个事,我刚和他说过这事没多久,回答就有不耐烦:不是才和你说过吗? 后来妈妈也是,才和她说过我们7点50分出门,10分钟又来问,我们几点走啊?我的话冲口而出:不是刚才说了7点50吗? 说完自己内心马上意识到,又犯错了!心里很沮丧,怎么这个习气这么难改!天天说改,天天又再犯!自己狠狠给自己几个耳光!今天我提醒自己不可再犯,否则要用更严厉的手段让自己记住。一定要有决心对治习气,否则一次次都是它的手下败将。像老师教诲的,一定要跨过这个障碍,障碍就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要找到方法来克服它。用什么方法呢?我决心每次一犯毛病,就去和妈妈道歉,以前也很少和妈妈道歉,事情发生了,过去了,淡了,忘了。于是我马上去和妈妈说:妈妈今天早上我对您态度不好,对不起。妈妈在看电视,觉得莫名其妙:什么事啊?我就把事情说了一遍,我说,我回答的时候不耐烦,是我错了,对不起。妈妈笑着说:我都不记得这个事,不用说对不起。先生和女儿参加学校春游了,我马上给先生也发了个短信道歉。和妈妈道歉了以后,好像这个负能量一下就释放出去了,一下子我就畅快了。 中午和妈妈两人午餐,陪妈妈聊了挺长时间,妈妈说现在医院做个胃镜检查,还要“无痛胃镜”,要用麻药的,我爸爸做过一次,术后还睡了半小时才醒,那都不能叫“无痛”,那应该是“有痛”!二十多年前,妈妈在江苏南京做内科医生的时候,那时胃镜是新技术,她是医院里第一个去学习的,学完了,妈妈就在本院开展了胃镜检查,我还去过去她工作的“胃镜室”。妈妈就和我很详细地描述她自己做胃镜的经验,不是书上学来的,完全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在病人口腔喷少许麻药喷雾,在胃镜插入前和病人说几句话,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然后轻轻一边往食道里充气,帮助食道扩充以便插入,然后一边把胃镜慢慢插入。充气适量即可,不能多,胃镜要慢慢走食道中间走,不去碰触食道壁,否则病人会有不适感。到胃的时候,再轻轻充一下气,门张开了,一下顺势就把胃镜送进去,这样病人也不会难受。包括在胃里去一些组织样本,怎样取又利索又不痛,还有怎样拿出胃镜,病人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操作更顺利,妈妈都有自己独到的心得。有一次,一个患者,在妈妈做胃镜时,居然睡着了!旁边的护士有点紧张,以为出了不测,妈妈让她不要慌张,两人仔细查看一下,病人呼吸均匀,原来是睡着了!妈妈的“无痛”胃镜技术让很多患者纷至沓来,她在外院进修时做胃镜检查,一开始那里的护士长不放心,问妈妈要不要找个本院医生来,妈妈一摆手,不用,然后一下子顺顺利利做了六个病人,老护士长这下放心了,对妈妈心悦诚服,每天都把检查室里的躺椅擦得干干净净,铺好席子,让妈妈中午休息。妈妈那时还年轻,只是主治医师职称,但出门诊,因为她乐于给病人解决问题,又爱钻研医术,所以常常来找她看病的人,比找主任医师的还多。妈妈在刚出大学实习的时候,在镇江的医院碰到一个很有独到经验的老医生,因为妈妈聪明好学,老医生把他自己小本子上记的心得毫不保留给妈妈看,但其他去实习的年轻人,老医生看不上,就不给他们看。那时还没有胃镜,老医生有自己的土办法,用一根棉线一端系个小珠子,让患者以水吞下。过一段时间,把棉线拉出,从棉线的那一段有血迹就能判断出能看出食道和胃的那一部分有出血。医生,当他有一颗仁慈之心的时候,就能把他的聪明智慧全部发挥出来。 以往我还很不爱听妈妈“吹嘘”自己的光荣历史。今天当我把自己的分别心、不恭敬的心去除掉,妈妈的话我认认真真听进去了,而且我真受教了。我有没有把工作和学习经教对立起来?还是有啊。在自己的工作中,我应该要学习和落实妈妈的这种精于业务为了更好地为别人服务的精神。这就是在落实圣贤教诲,落实《弟子规》。今天在妈妈这里我得到双重的利益,一是学会认错,而是明白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工作。感恩妈妈。
二、言语的原则和分寸 本课的经文,从“奸巧语,秽污词”,到“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再到“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都是讲与人相交中说话的原则和分寸。 需要很好地把握圣贤教育的原则(解),用来衡量和发现自己的过失,才能纠正过错,落实圣贤教诲(行),这样才能解行相应。 当我们心里有一个目的想达到时,常常我们不知不觉说话的分寸就偏离了,为了帮助我们达到目的。比如最近有两次,女儿下午放学后在我问她作业多不多时,她为了能和我一起出去走一走,有时就会说:不多,只有两项了!然后我就带她一起出去买点日用品。回来她再做功课。可是这仅有的两项作业,要做到夜里10点多才做完!我就质疑她,她就会为自己开脱:我说的两项是两大项,里面还有好几个小项的练习、抄写。。。 所以后来我直接指出她这样说话也是不诚实的,虽然表面上看她没说谎,但是她的说法是有意误导,让我相信作业不多,从而可以达到和我一起出去的目的。经过这一次的教训,后来我再问女儿,她知道说话要老实,不再敢说含糊的话了。 我自己在工作中也有过类似情况。有一次,一位同事要进口一些公司内部用的设备,他不懂海关的法规,所以希望把进口的价格报得低一些来降低进口环节的税负。我得知这个情况之后,就和他解释海关法规对进口设备的价格确定是有规定的,公司内部也有规定,不能随便低报价格,这是违反海关规定,也违背了公司内部的规定。这个同事听了以后,还是表现得不太愿意配合。我于是有想到另外一个理由,他所在的企业是研发企业,研发用的设备样品是可以享受免税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没有必要去降低价格来规避税负。我就和他说了,这下他比较高兴地就接受了我的建议不再要求做低价格了。但当时我心里好像有个小小的声音 - 我的话是不是说得太满了?谨慎起见是否要请他和他所在法人公司直接负责进出口的同事确认一下,因为海关对于免税进口的许可也一向是管控严格的,有些海关认为不符合条件的是不给予免税的。但当时我可能是急于说服他不能低报价格,对我内心的这个声音就没有重视。后来果然,发现海关是由一些另外的条件是我所不知道的,而这位同事的进口其实不符合免税条件了。事后我也反省自己,没做到“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太急于达到自己的目的了,即便原本目的是正确的(不漏国税),这一念错误的心,为了我的心,这就把“善”变成“恶”了。
感恩老师和学长,感恩所有无私付出的人。
惭愧弟子 李笑 至诚感恩顶礼
2014年4月19日
|
|
|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
|
|
|
|
|
|
|
|
|
|